Telegram作为全球知名的即时通讯工具,在过去十年中迅速扩展其影响力。自推出以来,这款软件称其采用了高安全性的加密技术,提供全方位的“私密性”和信息安全保障。然而在肯定的同时,也引发了不少质疑和争论。这篇文章将从Telegram的技术架构、加密协议、数据传输原理、从黑客及国家安全机构视角进行安全性分析和评估,并对普通用户使用Telegram时安全需注意的方面进行详实探讨。
一、Telegram的技术架构与使用的加密技术详解
1.1 Telegram的技术架构综述
Telegram采用了客户端-服务器架构,客户端广泛覆盖多个主流平台,包括Windows、Mac、iOS、Android和Linux。而Telegram后端则采用稳定的多数据中心、分布式架构,服务器分布全球,保障大量用户需求。
一般聊天(Cloud Chat)模式:
Telegram并非完全端到端加密,大多数聊天采用的是云端存储模式,仅实现客户端到Telegram服务器传输时的加密,与WhatsApp、Signal等全程端到端(E2EE)模式不同。
私密聊天模式(Secret Chat):
Telegram在私密聊天模式启用了端到端加密,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直接交换密钥,服务器不会保存任何明文数据。
1.2 Telegram使用的加密协议介绍
Telegram使用自己设计的名为MTProto(Mobile Telegram Protocol)的协议,用于加密数据传输。MTProto基于对称加密、非对称加密和Diffie-Hellman密钥交换机制,实现对数据传输和用户身份认证的保护。
(1)非对称加密与Diffie-Hellman密钥交换
MTProto协议采用RSA和Diffie-Hellman密钥交换用于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安全通道,保护通信的初始密钥交换过程。双方完成密钥协商后,交易产生一次性的会话密钥,用以保护通信内容安全。协议不断更新会话密钥,循坏周期性以防密钥暴露。
(2)对称加密部分(AES加密)
密钥交换完成后,MTProto使用对称加密算法AES-256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,由于AES-256目前具备极高安全等级并广泛应用,这大大提高了Telegram消息内容的安全。
(3)SHA-256哈希函数
Telegram在多处引入SHA-256函数,主要用于数据完整性验证,防止消息内容被篡改或伪造。
二、Telegram加密协议的安全性分析
2.1 MTProto的加密协议是否安全
MTProto是Telegram创始人Nikolai Durov与Pavel Durov兄弟设计的定制协议,最初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安全问题。理论上讲,AES-256、Diffie-Hellman密钥交换、RSA等方法已被理论认证为安全可靠算法,业界广泛认可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Telegram采用私有定制协议(而非公认标准例如Signal的开源的协议),一般来说被认为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。因为私有协议往往未经长期公开的同行审议和验证,使研究人员担忧Telegram在设计上可能存在未知安全风险。
2.2 Telegram对外公开代码情况
Telegram客户端的开源情况不同:
•客户端中Telegram Android、iOS客户端是完全开源。
•服务器端代码是闭源,尚未公开,与WhatsApp类似。
尽管Telegram的部分代码已公开以证明安全,但服务器端闭源状态使得外界无法完整审计服务器后台的安全性,一些业界专家认为Telegram过去存在安全事件的可能性是更多的黑盒操作造成的。
三、黑客与国家安全机构破解Telegram的可能性分析
3.1 黑客是否能够破解Telegram?
在过去数年,Telegram的安全性虽受到众多攻击方的挑战,但截至当前尚未爆出大规模的协议破解或明文泄露事件。虽然黑客具备通过社会工程学攻击手段获得账户访问权限的能力,但从理论上全面暴力破解Telegram的AES-256几乎不可能(以目前计算能力推测仍需要上亿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暴力破解)。故,不考虑个人失误,Telegram在协议上足够安全。
但需要注意,Telegram的云端聊天并非端到端加密,授权登录后服务器能看到你的明文信息。因此,对于普通模式下云端存储的信息内容如果Telegram后台服务器存在漏洞或者被入侵,则消息仍有一定的被查看的风险。
3.2 国家安全机构对Telegram的破解可能性
国家级安全机构通常具备世界最先进的计算能力、信息情报获取能力,以及法律授予的更高等级网络监管权限,通常的方式包括:
(1)技术方式入侵Telegram服务器
理论可能,但成本很高。Telegram分布全球的服务器架构,保证服务器本身的安全远远高于普通公司。
(2)司法方法迫使Telegram交出数据
由于Telegram明确声称其隐私目标,且公司注册地分布全球,难以被某国家的司法全面掌控或迫使交出用户数据。即便如此,一些特定请求(公开群违规信息)Telegram过去有过配合记录。
(3)间谍木马等侧信道攻击
通过安装间谍软件攻击终端用户手机,实现查看用户Telegram数据内容,比如以色列NSO集团的“飞马”间谍软件。这种攻击手法不属于直接破解Telegram协议,但可能对Telegram用户构成侧面威胁,现实中,这种方法也确实被一些机构采用过。
综上所述,Telegram协议本身要从正面技术入侵破解几乎不可能,但国家级别的安全机构可能采取侧信道、零日漏洞等方式部分实现攻击。
四、普通人使用Telegram时的安全建议
4.1 尽量开启Telegram私密聊天模式
Telegram默认并非端到端加密,普通用户聊天时推荐开启Secret Chat(私密聊天)模式,规避Telegram服务器风险,极大增强安全。
4.2 注意设备和账户安全
Telegram本身安全性较高,但用户个人设备若被入侵,Telegram平台即无能为力。因此建议普通用户:
•安装安全软件,规避木马、钓鱼链接。
•Telegram开启双因素认证。
•保持客户端升级,避免存在已知漏洞漏洞版本。
4.3 禁止陌生人和不明来源链接
不轻信和点击陌生Telegram私信或群内陌生人的链接,防止木马或钓鱼攻击。
4.4 明确Telegram隐私限制
比如用户公开群聊天内容并非加密,避免在公众群或频道发布个人敏感信息。
Telegram加密协议(MTProto)总体相对安全可靠。大型密码学攻击几乎不可能,但Telegram自身服务器匿名储存模式可能存在潜在风险。国家机构虽不能破解Telegram协议本身 but 在终端用户所使用的设备上实施间谍式网络攻击仍有可能发生。普通用户在使用Telegram时,应深化安全意识,开启私密聊天、避免点击来源不明链接、加强账户安全保护措施,从而更有效的保护隐私与安全。